<button id="z3l9c"></button>
<button id="z3l9c"></button>

<p id="z3l9c"><nobr id="z3l9c"></nobr></p>

<p id="z3l9c"></p>

<p id="z3l9c"><dd id="z3l9c"><acronym id="z3l9c"></acronym></dd></p>

新聞咨詢首頁 -> 崇禮簡介 -> 綠色屏障守護生態崇禮

綠色屏障守護生態崇禮

發布時間:2016-07-04閱讀次數:109416

    山巒疊翠,層林盡染,百余里長的茂密樹林如同綠色的屏障,為崇禮帶來勃勃生機的同時,也帶來了富裕和希望。

    “中國空氣最優低碳生態宜居旅游名縣”、“2014中國深呼吸小城榜100佳”,到2015年6月最新榮獲的全國僅兩個的“碳匯城市”等榮譽,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這里的生態之好、空氣之清新到了“能一口氣從鼻子吸到腳后跟的感覺”。

    這是一代代崇禮人在植樹造林、涵養水源的漫漫征程上奮戰的成果。他們將發展之路牢牢定位在綠水青山上,他們以平均每年10萬畝的速度推進造林綠化,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15年底,全縣有林面積183.6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2.38%。

    多措并舉共筑綠色屏障

    “近些年,一個又一個大規模、高規格的造林工程在崇禮破土動工,以后還會有什么大工程、大動作,不敢想呦!”在林業戰線上奮斗了30多年的縣林業站站長楊建中這樣說。

    “草原天路其實就是起源于我們塞北林場沿壩建設的護林工程,不到二十年就成了現在的熱門景區,帶動了越來越多的崇禮人自覺自愿地支持綠化事業,這就是變化!”塞北林場崇禮分場場長張仲科這樣說。

    曾經,這里植被殘破、小河斷流,“設施蔬菜受水資源的制約、礦產資源不可再生,科學發展的理念讓我們意識到,這兩條路都難以持續發展,只有生態這條路才長遠!”崇禮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此后,“生態是崇禮發展的生命線”,成為崇禮全區上下的共識。為了守住這條生命線,他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近年來,崇禮每年以10萬畝的速度推進造林綠化。 截至2015年底, 全縣有林面積183.6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2.38%。2015年,投資1620萬元的5.7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投資750萬元的0.75萬畝京冀水源保護林合作項目、投資120萬元的2萬畝退耕還林后續產業撫育經營項目,投資1240萬的3.1萬畝塞北林場建設工程等多項林業生態重點建設工程,崇禮區全面完成了目標任務,推進造林綠化11.55萬畝;投資1346萬元完成村莊綠化56個,綠化832畝,栽植各類苗木5.4萬株,占計劃100%;完成育苗2360畝,占計劃118%; 完成容器育苗820萬袋, 占計劃120.7%;完成義務植樹32萬株,占計劃100%。森林凈增量2.16%。

    義務植樹既是光榮傳統,也是推廣生態建設理念的絕佳平臺。僅2015年,崇禮區完成義務植樹32萬株,新建義務植樹基地2個,分別為枯楊樹中央國家戶外運動協會義務植樹基地和兩間房65軍部隊義務植樹基地,共造林700畝。

    自2014年開始,崇禮區與內蒙古億利資源集團公司合作,共同推進生態建設和旅游景區環境美化工作。特別是3萬畝美化造林,重點綠化萬龍滑雪場景區、長城嶺景區、密苑、云頂樂園滑雪場景區、瑞意太舞四季旅游度假區、老虎溝景區及縣城周邊和張承高速公路“六區一線”。樹種70%為樟子松、云杉等四季常綠樹,種苗高度在70厘米至3米之間,做到一次成林;其余30%為火炬、五角楓、山桃、丁香等花灌木,為崇禮的四季生態游增加更為誘人的色彩。為按時完成重點生態綠化工程,與內蒙古億利資源集團公司共同建立了全程督導、評比獎懲、全民參與等機制,將重點綠化任務劃分為30個工程區域,分別由27名縣處級領導和30個縣直部門聯系督導。他們還借鑒多年治理經驗,以小流域為單元,堅持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綠化生態環境,治理面積達到721.5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度達到77.7%。

    如今,良好的生態孕育著崇禮的青山、綠水、藍天、清風、美景。2015年6月,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授予崇禮區和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為全國首批共兩個碳匯城市。

    強化管護堅守綠色長城

    “三分種、七分管”是在林業戰線上堅守了42年的老林業助理周明利的口頭禪。這也是所有造林人、護林人遵循的不二法則。

    近年來,崇禮區著力加強森林防火工作,落實森林防火責任,通過簽訂森林防火責任狀,把防火責任層層壓實,責任明確到山頭、地頭和人頭,確保防火責任全覆蓋;加大森林防火宣傳力度,2015年, 全區出動宣傳車8000多臺(次)在全區及申奧賽事核心區不間段播放,各村利用大喇叭早、中、晚至少播放三次;嚴格實行封山制度,發放公開信6萬余份、森林草原防火明白紙6萬余張、森林防火宣傳掛歷4萬余張、森林防火宣傳冊5萬余冊、入山須知卡2萬余張,重點路段懸掛防火旗5000多面。

    為強化管護隊伍,全區從81個區直單位抽調工作隊員211人,每年自4月1日始到4月6日結束,深入基層駐村入戶指導督促防火各項措施的落實,并幫助所包村印制宣傳單、明白紙,簽訂《不野外用火承諾書》,做到不漏一戶一人。區林業局還加強了防火物資儲備,全區共儲備風力滅火機380臺、2號撲火工具6500把、油鋸40臺、割灌機25臺、滅火彈2300發、以水滅火設備18套,基本滿足全區專業、半專業撲火隊伍的需要。2015年,組織各鄉鎮于9月中旬至10月底在轄區內組織開展“五清”專項行動,確保核心區的墳頭和隔離帶內可燃物得到有效清理。

    今年,崇禮區全面開展禁牧工作,并探索實施新的管護機制。將禁牧管理工作推向市場,各鄉鎮人民政府以招投標方式從社會上公開招聘共8個有資質、有管護能力的專業護林公司進行管護,并進行日常監管。禁牧范圍為全縣范圍內的所有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京冀合作水源保護林、義務植樹、水務造林工程、社會造林、廊道綠化等生態建設區域,疏林地、宜林地及其他需治理的荒山。目前該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創新機制共圓奧運綠夢

    隨著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崇禮成為雪上賽事的重要舉辦地點,這千載難逢的機遇把崇禮推上了國際舞臺,贏得了國內外的關注,崇禮的生態綠化工作也遇到了新的挑戰。

    今年2月,區委一屆一次全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全區“十三五”工作指導思想,其中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建設也成為重要組成部分。會議確定,要始終把“生態是崇禮發展最大本錢、最大優勢”的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同時,堅持國際標準,方方面面都要對標國際,逐步與國際接軌。

    為拓寬造林投資渠道,加大造林綠化力度,今年崇禮區林業局積極探索創建造林管護新機制,助力綠色奧運。

    新機制包括社會捐資造林、碳匯造林、軍民共建造林三種模式。社會捐資模式以籌辦冬奧會為契機,國家機關部委、團委帶頭示范,吸引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中國建設銀行等機構到崇禮區捐資、投資造林綠化,實現造林資金渠道多元化。碳匯模式即以2015年榮獲的全國首批碳匯城市之一為契機,與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開展戰略合作,積極探索碳匯造林新模式,并對該區近十年來植樹造林開展碳匯交易評估工作,適時進行上市交易。軍民共建通過部隊官兵連續兩年到崇禮開展植樹活動,營造良好氛圍,繼續創建植樹基地,支持綠色奧運,共建美好鄉村,在全區掀起造林綠化熱潮。

    據了解,今年崇禮區計劃完成生態建設任務14.33萬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31平方公里,計劃完成義務植樹32萬株,村莊綠化總數23個,綠化示范村6個。目前,京津風沙源治理、塞北林場人工造林、京冀水源保護林、貸款造林等工程項目已相繼開標,中標單位將陸續進場施工。3萬畝生態綠化重點區域,目前已完成整地1.49萬畝,全區今年還將著力打造8個造林綠化精品工程區,并按照“冬奧會志愿者林”植樹公益活動曁中國綠化基金會張家口綠色專項基金啟動方案,全力組織好公益植樹活動,全面打好林業建設春季之戰,為全區生態建設再譜新樂章。(記者王宸胤 通訊員李國華 施佳生)

    ■記者手記堅守生態這條生命線

    秀美的山川、良好的生態,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是后代子孫得以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崇禮區把生態建設作為推進科學發展、實現綠色崛起的生命線,像呵護眼睛一樣地呵護著青山綠水,青山綠水也像母親一樣回饋著崇禮人民:清新的空氣,如畫的風光,還有不斷提升的的幸福指數。正因為如此,崇禮的旅游業發展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人來此投資置業,崇禮的經濟社會得以迅速發展。實踐再次證明,把生態作為最具競爭力的核心優勢來打造,這是明智的戰略抉擇。

    政府引導,全民參與,崇禮人民闖出了生態建設的崇禮道路。

    堅韌不拔,追逐夢想,崇禮人民享受著廣袤林帶結出的累累碩果。

    堅定信念,眾志成城,崇禮人民正以不可動搖的力量奔向美麗幸福的未來。


很好,很強大!

%

太差勁了!

%
上一條:崇禮縣簡介
下一條:沒有了